日本一区二区高潮迭起三级片免费|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|亚洲aⅴ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不卡|亚洲精品无码aⅴ人在线还看国产|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久久|亚洲第一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无码|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成人片一级毛片

馬懷蘭:傾情桑梓的拼命村官

2016-12-19 17:35:51來源:

圖為馬懷蘭在全國最美村官頒獎晚會現(xiàn)場

  她與丈夫10年前就擁有了自己的公司,卻不幸先后身患癌癥;準備回老家靜養(yǎng),卻又先后出資500多萬元,為家鄉(xiāng)建設奔波操持,讓一個曾經面臨搬遷的小村,發(fā)生了今非昔比的巨變。

  她就是剛剛當選為 “全國最美村官”的晉中市昔陽縣三都鄉(xiāng)井溝村村委主任馬懷蘭。第二屆“尋找最美村官”大型公益活動組委會授予她的頒獎詞是:“窮了自己,富了鄉(xiāng)親,傾情桑梓的拼命村官”。

  2014年11月3日,記者趕赴井溝村,發(fā)現(xiàn)獲獎在她身上似乎沒有留下什么印記,惟一的不同,是比以前更忙碌了。

  “參加完頒獎晚會,就趕緊回來了,村里的農耕展覽館正在建設,離不開人!”井溝村北山頂?shù)闹芯ど?,周銀柱、馬懷蘭夫婦站在欄桿邊,同記者述說著他們倆與這個村莊扯不斷的緣分……

  緣分起于那場突如其來的厄運

  井溝村是周銀柱的故鄉(xiāng),但2002年之前、少小讀書離家之后,他和這個小山村的交集甚少,回鄉(xiāng)的次數(shù)屈指可數(shù)。

  后來,周銀柱成為昔陽縣銀鑫裝飾廣告有限公司董事長,馬懷蘭是該公司總經理。

  夫妻倆在一起已經37年,人生故事近乎“完美”:都是莊稼人的子弟,初中在一起念書,同時考上縣里的高中,畢業(yè)后分到了同一所小學當老師,然后結婚生子。上世紀80年代,丈夫周銀柱下海經商,組建了自己的裝飾公司,馬懷蘭退休后隨丈夫一起經營公司,取長補短,珠聯(lián)璧合,把企業(yè)搞得紅紅火火。兩人在縣城買了車,又換了大房子。

  然而,這種富足安定的生活卻突生驚變。

  2002年正月,馬懷蘭檢查出患有乳腺癌,由于術后發(fā)現(xiàn)有病灶轉移,還要進行化療。4個月后,丈夫周銀柱出現(xiàn)血尿癥狀,被確診為腎盂癌,在北京做了左腎切除。

  “當時還不到50歲,真是晴天霹靂,心里一點準備也沒有,整個家都籠罩在病魔的陰霾之中。”馬懷蘭說。

  萬念俱灰下,周銀柱想回自己的老家井溝村養(yǎng)病。“他說井溝的水好,還能吃到綠色蔬菜,有利于我們身體恢復。”馬懷蘭回憶。

  2004年初夏的一天,天空中飄著小雨。把公司交給別人經營的馬懷蘭夫婦,拖著帶病的身體,走了30多公里崎嶇山路,用了將近4個小時,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(xiāng)。

  然而,走進村莊的時候,周銀柱發(fā)現(xiàn)故鄉(xiāng)卻早已不是想象中的模樣,道路泥濘不堪,民居院破壁殘,到處雜草叢生。

  “上世紀五六十年代,井溝村可是省里的‘紅旗村’、縣里有名的‘小大寨’。即便是我離開的時候,無論集體經濟還是個人收入,都算是好的。沒想到這次回來井溝卻成了全縣有名的貧困村,鄉(xiāng)親們還穿著露腳趾的鞋子、有補丁的褲子。”周銀柱給記者講述了剛回村養(yǎng)病時的情形。

  聽說老周夫婦回來,鄉(xiāng)親們提著南瓜、土豆、豆角等自家種的蔬菜來看望他們??粗矍耙律榔茽€、灰頭土臉的鄉(xiāng)親們,馬懷蘭夫婦心里酸酸的。

  “除了山坡上那幾畝薄田,村民們沒有任何經濟來源,年人均收入不到700元,買東西大部分用玉米換。”馬懷蘭說,“遇上干旱天氣,人畜飲水都非常困難。”

  井溝村現(xiàn)任黨支部書記陳潤籽回憶:“因生存環(huán)境惡劣,當時村子已經被列入省移民搬遷計劃中,村里人最大的想法就是盡快搬走,沒有能力搬走的只能天天唉聲嘆氣。”

  送走鄉(xiāng)親,馬懷蘭夫婦默默地對視了許久,一個樸素的念頭在他們心里不約而同地萌發(fā)。

  井溝村的路是夫婦倆用生命鋪出來的

  想法一旦產生,機會總會隨時而來。

  時隔不久,時任村委會會計的陳潤籽代表村里找到夫妻倆。“那時候國家實施‘村村通’工程,補貼水泥修公路,但村里根本籌不出運費、機械費和工資。沒想到我剛開口,這對夫婦馬上答應出錢。”陳潤籽說。

  得知有馬懷蘭夫婦墊資,很久沒有生氣的村莊又活躍起來,村民們紛紛你一百、他一百地捐起了修路款,連出嫁的閨女都沒落下。

  然而高興了沒多久的陳潤籽又發(fā)現(xiàn),這個閉塞的小山村里,竟然沒有人能夠主持這一工程,只好又去求周銀柱、馬懷蘭……

  當時村里沒有辦公場所,周銀柱家的小院,就成了工程指揮部。周銀柱不顧術后身體虛弱,每天起早貪黑,帶著藥瓶聯(lián)系施工隊、購買物資,著急了還親自動手干活。

  村里沒有廚師,為了節(jié)省開支,馬懷蘭親自上陣,每天負責十幾個重勞力的伙食,累得腰都直不起來。直至今日,村民陳四孩還記得,“馬主任做的飯好吃著哩。”

  整個修路的過程也無比艱辛。“說是修路,其實和開山開荒沒有區(qū)別。”陳四孩回憶說,“因為沒有路,工程材料運不進來,只能裝卸在離村4公里遠的地方,然后再用驢車和手推車一點點往村里運。”

  就這樣,經過40多天的艱辛勞動,3.5公里出山道路終于打通,馬懷蘭夫婦也為此花去了35萬元。在路的盡頭是一座橋,村民們自發(fā)給這座橋取名“長壽橋”,表達對這對夫婦的祝福。

  然而,望著通村的水泥路,再看看村里凹凸不平、污水橫流的土路,馬懷蘭心里又萌生了一個想法:水泥路“戶戶通”。

  “這就跟裝修屋子一樣,地鋪了,就想換門刷墻。”周銀柱笑著說。

  于是,夫婦倆又出資30多萬元,開始修建8公里的“戶戶通”,沒想到就在工程進入關鍵時期,周銀柱開始尿血,到醫(yī)院檢查,結果他又患了膀胱癌,不得不進行二次手術。在北京治病期間,他接到的是村里催錢的電話。

  “一邊是準備手術,一邊又怕好不容易聚起來的民心散了。”為了打消村民的顧慮,周銀柱在手術間外給公司打電話,讓村會計連夜拿著手續(xù)去拿錢。

  術后七天,周銀柱又出現(xiàn)在修路工地上。老百姓說:“井溝村的路是夫婦倆用生命鋪出來的。”

  兩次修路,周銀柱、馬懷蘭夫婦的無私付出贏得了鄉(xiāng)親們的信賴。2005年6月,井溝村舉行村委會換屆選舉,鄉(xiāng)親們強烈要求夫妻倆必須有一個回村參選。想到鄉(xiāng)親們的信任和期望,夫妻倆決定留下來為大家做點事。

  “老周還要經營公司,我的事比較少,就決定留下來,為鄉(xiāng)親們辦些力所能及的事。”就這樣,53歲的馬懷蘭,高票當選為井溝村村委會主任,在昔陽縣的歷史上寫下了“企官帶村官”的第一筆。

  井溝村開始了華麗轉身

  當選村委會主任后,夫婦二人干脆把家搬回井溝村,大部分時間留在村里。

  要發(fā)展致富就得發(fā)展產業(yè),但畜牧、種植都離不開水,而井溝恰好是個缺水的村,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馬懷蘭夫婦想了兩個辦法解決:建水窖集天雨、引外水進井溝。

  法子是想下了,但這么大的工程,啟動資金怎么解決?“當時剛剛修了路,馬主任經濟壓力不小,但水窖對于井溝村來說又十分必要。”村民梁磚妮回憶說。

  正在發(fā)愁資金的時候,傳來縣里的行政大樓要拆遷重修的消息。于是,馬懷蘭就帶著井溝村村民進城里的拆遷工地上撿廢棄的舊磚瓦。

  “去撿磚的時候,天不亮就得趕到幾十里外的拆遷工地上,正是三伏天,日頭毒,連壯小伙都有幾分吃不消。大家就勸馬主任,你身體不好,到陰涼地歇會兒,可馬主任總是笑著說,又不是紙糊的,這點苦算啥。就這樣,她和大家一樣,餓了啃幾口玉米面干糧,渴了喝幾口涼水,一直從早干到晚。一連幾天下來,手起泡了,人累瘦了,還引發(fā)了手術刀口的疼痛。但是,她一聲不吭,晚上回家打吊針,白天還是堅持著上工地。硬是和大伙撿了8萬塊磚3萬片瓦,用這些磚瓦建起了村里急需的一口2000立方米的大水窖和10間庫房,為集體省了3萬多元錢。”說起這些,已有淚花在梁磚妮眼眶里打轉。

  憑著這股不服輸、不認命的精神,兩個重病纏身的人,相繼帶領村民興建了6000平方米的集雨場(帶)、6座總容量兩萬立方米的地下蓄水窖和3萬立方米的截水塘壩;鋪設了5000米的引水管道,原來干旱少雨、吃水困難的井溝村,從此告別了缺水的歷史。為此,他們夫婦又先后花進去65萬多元。

  有了水,就可以發(fā)展經濟林和生態(tài)林的種植了。井溝村采取由集體出資買核桃苗分給村民、誰種樹歸誰的方式,在全村種植核桃樹兩萬株。同時,不間斷地組織村民在周邊山坡上種植生態(tài)林,在道邊種植草坪花卉。幾年下來,全村種樹近30萬株,村民生活在“村在林中、房在樹下、人在花街”的美好環(huán)境中。2010年,井溝村獲得了首屆“山西環(huán)境保護獎”“全國綠色小康村”等光榮稱號。

  “等這些果樹全都掛果,村民的收入又能增加一大截呢!”指著山坡上的一塊塊林地,馬懷蘭充滿希望地笑了,仿佛已有無邊的果園在她面前延伸。

  要教會鄉(xiāng)親們自己“造血”

  “想讓井溝村真正變樣,必須給井溝人開辟致富的路子。”馬懷蘭深知為鄉(xiāng)親們“輸血”不是長久之計,必須要教會他們自己“造血”。

  井溝村380多口人,有400多畝耕地,只靠一人一畝地發(fā)展生產、脫貧致富是不現(xiàn)實的。為此,周銀柱和馬懷蘭出資300萬元,注冊了昔陽縣第一家企農合作社,將農民變?yōu)楣擅瘢瑸樾∩酱逡肓爽F(xiàn)代企業(yè)的管理機制。

  幾年來,合作社出資金出技術,先后對16周歲至45周歲的村民進行了各種職業(yè)技能培訓,讓他們學到了建筑裝飾、電腦操作、刺繡編織、花燈制作、賓館服務、養(yǎng)殖種植等實用性技術。

  “‘造血’工程進行得最好的是花燈制作。2009年元宵節(jié),井溝村的民間故事燈展轟動了昔陽縣城,現(xiàn)在昔陽縣元宵節(jié)使用的花燈有80%來自井溝村。”馬懷蘭高興地說。

  在村民陳永平家,這位老實巴交的農民向記者演示花燈制作的技術:輕輕地將萬能膠用毛筆涂在燈架上,慢慢地裹上絲綢,頗有幾分能工巧匠的作派。“學會這技術后,冬閑的時候就做花燈,一個工藝復雜點兒的燈能賣七八十元,一年下來能掙五六千塊。”

  全新的運行機制,大大激發(fā)了井溝人發(fā)家致富的積極性,如今的井溝村,擁有4個山養(yǎng)特禽綠殼蛋雞專業(yè)養(yǎng)殖大戶、1個梅花鹿養(yǎng)殖場以及25個農副產品加工運輸、花燈制作專業(yè)戶。井溝村的綠殼蛋在2009年還取得了有機食品認證書。同時,合作社還對村里的富余勞動力予以支持,在村里開發(fā)了生態(tài)旅游、鄉(xiāng)村民俗文化和消夏避暑、農家樂等旅游項目。

  兩個病號在井溝村越“折騰”越大,一個個致富項目在井溝村落了根,曾經的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“模范村”,村民的收入也由2006年前人均不到700元增加到2013年的5000多元,翻了7倍多。

  “以前地上無產業(yè)、吃飯靠老天,現(xiàn)在吃飯靠自己,我們感謝馬主任。”說起這幾年實實在在的變化,村民程大文略顯激動。

  井溝村美了,井溝人富了,而這對曾經在當?shù)仨懏敭數(shù)姆蚱奁髽I(yè)家卻花光了自己多年來的全部積蓄,最后甚至不惜賣掉了城里的別墅。

  陳潤籽有本賬,前前后后記著這對夫婦給村里出的錢,已經有500萬元之多??神R懷蘭認為:看著鄉(xiāng)親們的日子越來越好,感到無比高興。我們這樣做不想圖什么回報,就是想在臨走前為大伙做點事。

  當選“全國最美村官”

  從富裕的城市人到快樂的農村人,馬懷蘭夫婦用十年時間給了自己一個身份變換,也給了井溝村一個華麗轉身:曾經垃圾填塞的排水渠,成為花草迎賓的“中央大道”;已經廢棄的碾盤石磨,改作古樸別致、獨具匠心的坡道護欄;村史發(fā)展園、田園演藝園、農耕展覽館、百藥花草園,向人們展示著新井溝創(chuàng)業(yè)興村的豐碩成果。

  倉廩實而知禮節(jié)。井溝村孝、善、和、壽的傳統(tǒng)和愛村護村的傳統(tǒng)日漸回歸:下了雪,村民們總是先掃大街,后掃庭院;村里有事,群眾先顧大家,后顧小家。村民陳云平全年為村里倒垃圾,只拿村里1000元的補助,這僅能夠汽油錢。

  夫婦倆的付出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,自2007年以來,他們雙雙被評為:感動晉中的十大功德人物、山西省十大杰出支農個人,獲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、山西省勞動模范、中國扶貧開發(fā)典型人物等榮譽稱號,馬懷蘭還被選為省人大代表。

  2013年5月,馬懷蘭又從61位參選的優(yōu)秀農村干部中脫穎而出,成為我省10位“山西最美村官”之一,同時,還成為全國“最美村官”候選人。2014年,央視舉辦第二屆“尋找最美村官”大型公益活動,馬懷蘭的事跡讓活動組委會和評委們記憶深刻,她再次成為候選人并最終當選為2014年中國十大“最美村官”。

  2014年10月16日晚,“尋找最美村官”大型公益活動頒獎晚會在北京舉行,馬懷蘭與自己的“賢外助”、被稱為井溝村編外村官的周銀柱攜手登臺領獎,成為全國320多萬名村官學習的楷模。

  當晚會現(xiàn)場播放馬懷蘭夫婦的故事短片時,很多人都是一邊笑,一邊紅了眼圈。主持人白巖松感嘆:“她們不但為村民修了一條條路,也延伸了自己的生命之路啊。”

  說來也怪,幾年來,這兩位癌癥患者沒舍得為自己買過任何營養(yǎng)品,更沒有時間休息養(yǎng)病,有時忙起來白天晚上連軸轉。但2010年再去檢查,馬懷蘭的癌細胞已經徹底消除,老周的體質也越來越好。難怪白巖松在晚會現(xiàn)場看著馬懷蘭開玩笑地問:“當初是不是 ‘誤診’啊”。“在村子里干了一件事又一件事,不知不覺這病就沒有了。”馬懷蘭樸實地回答。

  當記者問及井溝村的未來時,馬懷蘭說:“如果老天還能再留我?guī)啄?,我要盡最大的努力,讓井溝村的人均年收入上1萬元,基本實現(xiàn)‘少有管,學有助,人有業(yè),老有養(yǎng)’。”(白續(xù)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