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良戶,便是走進了美的世界,走進了不斷的驚喜和震撼中。
良戶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村莊。相傳唐代中葉,郭、田兩姓家族在此建村,故古稱“兩戶”。從宋代初年開始,陸續(xù)又有王、李、秦、趙、張、高、邵、宋、寧、蘇、竇等外姓人家遷居此處,人口不斷增加,村落逐漸擴大,至元明時已很具規(guī)模,村名也由“兩戶”改稱“良戶”。良戶村在歷史上人才輩出,先后出現(xiàn)過6名進士,十幾名舉人。最出名的是清代高平號稱“三閣老”之一的田逢吉。田逢吉,字凝之,號沛蒼。順治十二年(1655年)進士,累官戶部左右侍郎、兵部侍郎、都察院左都御史、康熙朝經(jīng)筵講官,順治十五年副考官,康熙九年主考官,巡撫浙江時,為平定清初三藩之亂立下卓越功勛。村內(nèi)至今留有一副頌贊其歷史功績的對聯(lián)門匾:“名流翰院光留良戶,德惠浙江史匯長平”,橫額:“來驥天南”。
良戶村三面環(huán)山,一面臨水。村中主要建筑依自然形勢順勢選址,東西長,北高南低。古街幽深,主要街道有后街、西街、東街、太平街等,街道多數(shù)是沙石鋪砌,兩旁古宅院鱗次櫛比,門樓顯赫,古匾斑駁,保存較好的有上百處。村中還有玉虛觀、大王廟、關(guān)帝廟、湯王廟等古廟宇建筑多處。良戶村古建筑“三雕”精美,特別是村內(nèi)隨處可見的窗臺石、門檻石,無不雕有動物、花卉圖案,可謂一絕。
村里最有名的建筑是位于村東北的高崗上的蟠龍寨,村民稱之為“寨上”。蟠龍寨始建于明代,清康熙年間建成,是一組規(guī)模宏大的城堡式防御性建筑群,城內(nèi)保存有十多座院落。寨內(nèi)最主要建筑是侍郎府。侍郎府位于蟠龍寨的正前方,是田逢吉的私邸,也叫田府,坐北朝南,一進四院。雄偉高大的侍郎府,高門大戶,斗拱十余層,精美的磚雕麒麟照壁,明顯強調(diào)空間的秩序感使院落盡顯雍容華貴,富麗堂皇。
走在寨中,時時處處都會感受到一種戒備森嚴的氣氛,由不得人屏住呼吸,放輕腳步。寨中一草一木,一磚一瓦,門前的石獅,照壁上的鳥獸,都如警覺待命的伏兵,仿佛一有響動便會躍起,廝殺拼命。蟠龍寨是以田閣老的侍郎府為中心的一個封閉型的寨堡。它獨立于良戶村東北外,和良戶村隔河相望。蟠龍寨依山傍水,坐北朝南。堡門三道,即北門、西門和南門。北門通鳳翅山,今不存;西門隔小河通村里,門樓高三層,外額鑲石匾,上刻田閣老的父親田馭遠親書“接霄漢”三字。樓上祀白衣,敬觀音,以保子孫;南門為主門,位于東南角,門樓高三層,外額鑲刻“蟠龍寨”石匾。樓上祀奎星,祈文運;崇關(guān)公,鎮(zhèn)邪惡。南門樓外原有小甕城,今已不存。四周依地勢夯土包磚為寨墻?,F(xiàn)存西、南兩座寨門,東西端坐,高聳入云。站在樓上,舉目四望,東西南北,十里山河,盡收眼底。觀風景,御敵寇,保子孫,興文運,功能齊全,佳氣常存。
寨堡內(nèi),以侍郎府為中心,翼以東宅、西宅兩大建筑群,供子孫繁衍傳家;間以書房、堂廟,教子孫業(yè)儒修心;大街小巷,門前廣場,碾磨水井,耕牛坐馬,吃、穿、住、行,一應俱全,足以安居樂業(yè)。大有武陵桃源之情景,又有“躲進小樓成一統(tǒng)”之勢。
走進蟠龍寨,帶路的村民自豪地講起了田逢吉救父的故事。農(nóng)民軍初起時打家劫舍的事時有發(fā)生,良戶望族田馭遠傾其所有懇求釋放鄉(xiāng)親,農(nóng)民軍反用刀脅迫他的父親田可耘,田馭遠引頸求代,不想田馭遠五歲小兒田逢吉沖出來“匍匐哀嚎,號泣父旁,若請代狀”,以弱小之身擔當大難,農(nóng)民軍軍士紛紛說:“勿驚孝子!”此事在清雍正朝《澤州府志》、乾隆和同治年間《高平縣志》皆有記載。
這是一座古老的村莊,是一座活著的太行古村落。從金元遺存的玉溪觀里走出,漫步在明清一條街上,觸摸著唐石宋磚,聆聽著雞鳴狗吠,我分明感覺到了村莊深處那顆活潑跳動的心,那鏗鏘有力的律動,穿越時空,箭矢一般飛來,震顫這片土地,震顫每一個踏上這片土地的人。
走進良戶,我們深感中華文明幽古滄桑的美感。走出良戶,我們不禁浮想聯(lián)翩,怎樣才能像古人一樣傳承我們的精神家園。(桑莉媛)